阳泉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山西阳泉市郊区五有五建探索乡村治理新 [复制链接]

1#
<

农民日报客户端(魏玉栋记者刘杰)“俺村设立了‘红黄榜’,红榜表扬好人好事,黄榜批评不文明行为,奖惩措施与村民福利挂钩,这办法真不赖!”“俺村一下子刹住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歪风,挺好!”“有了这个权力清单,俺严格按清单办事,当村干部再不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营生了。”……这些来自农村干部群众朴实真诚的话语,是记者近日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采访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时听到的。

阳泉市郊区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。一年多来,郊区围绕“党建引领、三治融合”总体部署,创建“五有五建”(有核心建组织、有主体建队伍、有平台建载体、有规范建程序、有监督建网络)工作模式,涌现出许多有价值、有意义的鲜活案例,树立了具有较好借鉴作用的“郊区特色”,为推动乡村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。

阳泉市郊区李家庄乡汉河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。资料图

“有核心建组织”——用党建统起来

“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安排得挺到位,俺同意!”……在李家庄乡汉河沟村年底总结大会上,村里各类组织和集体企业向村党支部和全体村民汇报完工作情况后,村民讨论热烈。村民老姜郑重地在民主评议“优秀”一栏,划上了对勾,签上了自己的名字。

乡村治理核心在党,关键在党组织的组织力、领导力、战斗力。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,阳泉市郊区创新工作机制,把加强党的领导纳入乡村治理新体系权力清单流程,规范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议事决策制度——“议事先由支部提议,重大事项和事关群众事项都必须经党员大会讨论”;同时建立各类组织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。各级党组织自觉扛起乡村治理责任,加强舆论宣传,营造浓厚氛围,组织相关培训,确保试点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。

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,郊区常态化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回头看整顿工作,在乡村开展“五星党支部”创建活动,创新组织架构,组建联村党组织、党建联盟,探索推行“党支部+农业园+合作社”“党组织+产业园+党建联盟”等体系建设。如郊区北部的“北七村”成立党建联盟,将各村的“独角戏”变成七村的“大合唱”,优势互补,资源共享,增强区域协调力,在巩固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,也一体化推进了乡村治理进程。

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,阳泉市郊区定期开展“领头雁”培训,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乡村治理的“领头羊”。创新组织管理,细化规范农村确定党员发展对象流程和后备干部培养流程,选派24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,按照一村3名后备干部的配备原则,完善农村后备人才库,防止了家族式发展党员、选用干部“一言堂”等问题。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党群共治模式,实行“党员+网格”“党建+社团”融入式共治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最大限度把群众组织起来,实现党组织、党员全方位嵌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如杨家庄乡孙家沟村实行“党员积分+网格化管理”,组织党员亮身份,开展联户包片、设岗定责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。

“有主体建队伍”——把群众带进来

“您好,烟头请扔进垃圾箱。”“遛狗要有牵引绳,宠物的粪便请自觉清理。”在李家庄乡甄家庄村,党员志愿服务队等社团组织成员时常在村里转悠,劝导不文明行为、捡拾垃圾、巡查安全。

“村子想发展,不单要靠村干部,更要靠每一位村民,靠各种社团组织。”西南舁乡的一位村干部说,“我们西南舁乡成立了果农协会、民间艺术协会等17个社团组织,这些组织帮助我们普及农业科技知识,打开销售渠道,资源共享、抱团发展,促进了乡村振兴。”

乡村治理,群众是主体。阳泉市郊区重视发挥广大群众和社团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,全区登记备案社会组织共家,成立志愿服务队多支,建设了志愿者服务云平台,线上、线下吸纳1.5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。社团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,发挥纽带作用,推动了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。

特别是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广大志愿者和社团组织行动起来,积极投身疫情防控,为社会贡献力量。一时间,“我要做志愿者”成了许多人的自觉选择。全区各乡镇、村(社区)的志愿者和社团组织成员冲锋在前,踊跃加入,余支队伍、0余名志愿者冲在防疫一线,宣传防疫知识、设卡登记、关爱居家隔离人员,成了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一道“美丽风景”。

在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、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同时,阳泉市郊区规定各村制定《村民自治章程》《村规民约》等制度要至少3次入户征求群众意见,且覆盖面达到95%以上,并通过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